——从《易经》谈“顺文化”的渊源与脉络
《易经》,称为“群经之首、大道之源”,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。他有三个作者,一是人文始祖伏羲,一是周文王姬昌,一是圣人孔丘。
相传伏羲创八卦,文王把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,孔子则把六十四卦做了注解和发扬,称为《十翼》。从此《易经》成为万经之首,可以说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的源头。
那什么是“易”?
从甲骨文和金文看,易字就象头朝上的蜥蜴(变色龙),也有解释说日月为易,象阴阳也。不管哪种说法,易的本义就是变化,易经讲述的就是变化之道,“周易”就是周天演变。从研究汉字文化中得出一个有意思的结论,其实万事皆不难,只要懂得变化之道。
那么“顺”又是什么涵义呢?
《周易·说卦》中讲,“乾,健也,天也;坤,顺也,地也”。孔子也曾经对坤做过解注,“坤至柔而动也刚,至静而德方。
后得主而有常,含万物而化光。坤道其顺乎,承天而时行“。
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,“顺”其实是易经所说“坤”的核心内涵,它代表“地”的柔顺、包容和厚道。
明白了“顺文化”的源头,想再谈谈中华商道文化发展并与顺文化的关系。
传说武王伐纣灭了商朝后,剥夺了商朝遗民的土地并集中流放到一个叫商洛的地方,这些人迫于生计就只能做买卖,后来就把做买卖的人称为“商人”。
那时候社会阶层分为士农工商,商人位居末位,地位很低。
到了春秋战国时代,我国进入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,各地互通有无,商业逐渐发展起来,一批杰出商人开始走上历史舞台。
一个传奇商人吕不韦,他以商人的思维经营国家,奇货可居,位至相邦,助秦王完成霸业,其在组织编写《吕氏春秋》中留下了“谋时而动、顺势而为“的商业名言,从此“顺”也就成为中华商道文化的千年底蕴。
时代大潮,滚滚向前。
御风而起,顺势而为始终是商业社会主旋律。
1979年,香港招商局袁庚受命开发深圳蛇口工业区,开启特区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序幕;
1988年,“第一倒爷”牟其中完成罐头换飞机的商业壮举,虽然其一生毁誉参半,也不失为一代豪杰;
1991年段永平创建小霸王、然后投资步步高、VIVO、OPPO手机、拼多多等,并一度成为苹果大股东,书写不败商业传奇;更有马云、马化腾、刘强东、张一鸣等人接力续写中国互联网商业神话,成为一代骄子。
弄潮儿向潮头立,“御风而起、顺势而为”始终是搏击商海的不二圭臬。
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,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
御顺酱酒酿制循天时、尊古法,品质以柔厚为尊,暗合天地至理,更将“御风而起、顺势而为”的中华商道概念与东方美酒完美融为一体,形成独有的“顺”文化。